如果在安装时遵守本用户手册中所描述的电磁兼容性规范,本产品便满足 IEC 61800-3 标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受干扰的信号可能造成传动系统及其附近的其它设备发生意外反应。
|
信号和设备干扰 |
o根据本文所述的 EMC 要求接线。 o检查是否符合本文所述的 EMC 要求。 o检查是否符合产品使用所在国家的一切相应 EMC 规范和要求,以及是否符合安装地的一切相应 EMC 规范和要求。 |
不遵循上述说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
|
信号和设备的电磁干扰 |
请确保按照 IEC 61800-3 标准正确执行电磁兼容性规范,以免设备发生意外动作。 |
不遵循上述说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
电磁兼容性类别参见章节 发射的电磁干扰。
带电磁兼容性详细信息的布线概述
电磁兼容性措施 |
目标 |
---|---|
使用导电性好的安装板,大面积连接金属零件,除去接触面上的油漆层。 |
平面接触保证良好的导电能力 |
控制柜、控制柜门和安装板通过接地母线或接地电缆接地。导线规格必须至少为 10 mm2 (AWG 6)。 |
减小辐射。 |
使用抗干扰部件或者消弧器对接触器、继电器或者电磁阀进行抗干扰处理(例如二极管,变阻器,RC 元件)。 |
减小彼此间的干扰耦合。 |
切勿将电力部件和控制部件彼此靠近安装。 |
减小彼此间的干扰耦合。 |
电磁兼容性措施 |
目标 |
---|---|
水平连接电缆屏蔽,使用电缆夹和接地母线。 |
减小辐射。 |
使用电线夹箍将所有电力柜引出屏蔽电线的屏蔽罩与装配板大面积连接。 |
减小辐射。 |
数字信号线的屏蔽线两端应大面积接地,或者通过导电的插接器机壳接地。 |
减少对信号电路的干扰,减少电磁干扰。 |
模拟信号线的屏蔽线直接在设备上(信号输入端)接地,在电缆头将屏蔽线绝缘,或者当存在干扰时通过一个电容器(例如 10nF)接地。 |
使用低频干扰减少地回路。 |
仅使用有铜编织层已屏蔽电机电缆且至少覆盖 85%,屏蔽电缆两端大面积接地。 |
有针对性地导出干扰电流,减少电磁干扰。 |
电磁兼容性措施 |
目标 |
---|---|
不得将现场总线电缆和信号线与直流和交流电压超过 60 V 的线缆布设在同一个电缆管道中。(现场总线电缆、信号线和模拟线可位于同一个电缆管道中) 分开布置在间距至少 20 cm (7.87 in) 的电缆槽内。 |
减小彼此间的干扰耦合。 |
电缆要尽可能短。不要装入不必要的地回路,从电力柜的中央接地点到外置接地接头之间敷设短电缆。 |
减少电容性和电感性干扰耦合。 |
若馈入电压不同、设备安装面积较大或实施跨楼安装,请使用等电位连接导线。 |
减少电缆屏蔽层的电流,减少电磁干扰。 |
使用细芯等电位连接导线。 |
导出高频干扰电流。 |
如果电机与机器没有导电性连接,例如通过绝缘法兰或非平面连接,应通过接地母线或者接地线将电机接地。导线规格必须至少为 10 mm2 (AWG 6)。 |
减小辐射,提高抗干扰能力。 |
使用双绞线进行 DC 供电。 |
减少对信号电缆的干扰,减少电磁干扰。 |
电磁兼容性措施 |
目标 |
---|---|
将本产品连接在具有接地中性点的电源上工作。 |
使电源滤波器发挥作用。 |
过压危险的过压保护器。 |
减小过压造成损失的风险。 |
从电磁兼容性角度来看,电机电缆和编码器电缆尤其需要注意。只允许使用预组合式电缆(请参见章节配件与备件)或具备规定性能的电缆(请参见章节电缆和信号),并注意下列电磁兼容性规范。
电磁兼容性措施 |
目标 |
---|---|
请勿将开关元件装入电机电缆或编码器电缆。 |
减少干扰耦合。 |
电机电缆与信号电缆之间至少有 20 cm (7.87 in) 的间距,或者用屏蔽板将电机电缆和信号线隔开。 |
减小彼此间的干扰耦合。 |
为长电缆使用电位平衡电缆。 |
减小电缆屏蔽层的电流。 |
在没有分离位置的情况下敷设电机电缆和编码器电缆。(1) |
减少干扰耦合。 |
(1) 如果安装时必须截断一根电缆,必须通过屏蔽连接在截断处将电缆和金属机壳连接。 |
根据具体的应用,可通过以下措施改善依赖于 EMC 的值:
电磁兼容性措施 |
目标 |
---|---|
使用电源扼流圈 |
减小电源谐波振荡、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
使用外部电源滤波器 |
提高电磁兼容性极限值。 |
在封闭的屏蔽增加的开关柜中装配 |
提高电磁兼容性极限值。 |